哪首诗可以道尽李白的一生?(2)

那么李白自己怎么说呢?他说自己是陇西李氏。陇西是郡望,陇西李氏是汉将李广的后代,与大唐皇室同宗。不过古人喜欢自托显赫的郡望,李白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就完全可靠。台湾还有一位学者说,李白可能是建成或元吉的后代,建成和元吉被李世民杀死之后,他们的后代就改名换姓逃到西域去了,直到神龙初年才回来。

现在我们不必管这些说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也不必管李白到底是汉人还是西域胡人,总而言之,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李白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与一般中原家庭是不同的。一般中原家庭的小孩子先要读孔子的书,学儒家的礼法,而李白说他自己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六甲”是讲道术的书,“百家”当然不止于儒家。此外他还说过,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可见李白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就是一种不受拘束的教育。那么李白难道完全没有接受儒家思想?当然不是。所谓“十岁观百家”,其中自然也包括儒家的书。对儒家,李白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

刚才我说过,李白对儒家思想有肯定的一面和否定的一面。他否定的是什么?是那种拘守礼法的“俗儒”。他常常在诗中嘲笑儒生的迂腐,甚至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对孔子也不怎么尊敬。这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不羁的天才,所以不愿意遵守那些死板的礼法。

可是儒家思想中有一样东西打动了他,那就是儒家用世的志意。儒家是追求不朽的,一个人怎样才能不朽呢?儒家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李白的求仕,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是出于追求不朽的愿望,这显然受儒家影响;第二,他是一个天才,他不甘心使自己的生命落空;第三,在李白生活的时代,前有李林甫、杨国忠对朝政的败坏,后有安史之乱的战争,可以说是一个亟待拯救的危乱时代。所谓“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刘琨《答卢谌书》),他是把拯救时代危乱视为自身使命的。

在唐朝,一般人求仕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但李白是个不羁的天才。他求仕的方法也和常人不同。其实孔子也求仕,当初孔子是怎样求仕的?他的弟子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论语·学而》)孔夫子之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是因为他有温厚、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当大家慢慢认识了他这些美好品德的时候,也就开始承认他、尊敬他了。这是孔子的方法。李白也“温良恭俭让”,让大家三十年之后才承认他?他才不那么做!他要一下子打出一个知名度来。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下帷苦读。“十年寒窗苦”嘛!然后才可以去考进士,一年考不上就再考上十年,像晚唐的韦庄,五十九岁才考中进士。

李白也不屑于那样做。他认为,以他的天才,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进士。那么他怎样做?他的方法是学道求仙和周游天下。李白的一切追求和理想都带有他自己的一份天才的狂想,他觉得他要取得君主的欣赏与任用那真是易如反掌,只要能得到任用,以他的天才一定马上就可以平定天下。而你要知道,在唐朝,学道和求仙真的是可以出名的。因为唐朝的皇帝尊奉老子为其始祖,唐玄宗曾下令让每一家都要备有《老子》这本书,甚至连科举考试也加入了《老子》的科目。所以道家很时兴,道士也很出名,许多宗室都出家学道。李白就是通过道士司马承祯认识了出家学道的玉真公主,另外他还认识一位很有名的道士叫做吴筠。这些人在唐玄宗面前赞扬李白,于是唐玄宗就召见了他。据说召见的时候天子“降辇步迎”,并且“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然后他就做了翰林待诏。翰林待诏就是皇帝的御用秘书,皇帝需要写什么东西随时请他去写。天子这样的赏识,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荣耀,可是李白后来就发现,这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耻辱。

为什么说是耻辱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开元初励精图治的唐玄宗了。他宠信杨贵妃,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已经开始败坏。他用李白,并不想向李白请教什么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只是在歌舞游乐的时候需要他写些助兴的诗文。比如,有一次沉香亭的牡丹花开了,玄宗带贵妃去赏花,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李太白集》)马上就把李白召来,要他写了三首《清平调》,由梨园弟子配乐演唱。还有一次玄宗在白莲池饮宴,也把李白召来写一篇序文。

皇帝对待李白的这种态度,用文人的话来说就叫做“以倡优畜之”,就像是用很好的食物养活一只猫或一条狗,用来当做娱乐的玩物。这对胸怀大志的李白来说,当然是耻辱,所以他就恃酒狂放。野史记载,他当着皇帝的面伸出脚来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则说他曾经“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这些做法当然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比如高力士就在杨贵妃面前说过他的坏话。所以李白很快就“恳请还山”,而皇帝也就“赐金放还”,同意他辞官了。这就是李白第一次求仕的结果。

李白的第一次求仕是失败了,天子虽然给了他富贵,可是他不能忍受那种逢迎权贵的生活,因此辞官而去。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写过很多首诗,这些诗表明,他那用世的志意并没有消退。比如他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之二)他还说:“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之十九)他虽已不在朝廷,却仍然怀有那种拯救时代危难的责任感——“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怀着恢复天下太平的渴望,他做了第二次求仕的尝试。

大家知道,当安禄山的叛军打到长安时,唐玄宗逃到成都去了,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做了皇帝。可是玄宗还有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当时以平乱为号召,也在江南起兵。永王一起兵,唐肃宗就紧张了,他命令永王收兵,到成都去见玄宗。永王不接受他的命令,擅自率军东下,有意与肃宗争夺天下。这个时候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途经浔阳时邀请李白加入他的幕府,李白欣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因为他以为永王是要与胡兵作战,要去收复洛阳和长安的。但实际永王并不是一个能够成事的人,很快就被肃宗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判长流夜郎。但他还算比较幸运,正好赶上肃宗立太子并因为旱灾而大赦天下,他刚刚走到巫山就遇赦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