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而起的悲剧

有一种美叫美死了。

“美死了”有三种情况:美导致了他人之死(包括灭国);自己美死了;为了美把自己折腾死(包括半死)。

古今中外的“美死了”事件经常发生。如古希腊时期,因为美女海伦而发生的特洛伊战争,十年围城,最终导致特洛伊和迈锡尼的覆灭。又如春秋时期,西施导致了吴王夫差败亡。虽然,历史的事实是:古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是为了财富和权利,夫差是因为鬼迷心窍地追求当上霸主才导致失败。不过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褒姒、杨玉环、陈圆圆等美女关系到朝代兴衰,美与悲剧结合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再有,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夏姬,纯粹因为太美,美得惨绝人寰,便有了“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结果。

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事虽没有上述几位那么惊天动地,也可换来一声叹息。传说王昭君被选入汉元帝后宫,皇帝大概比较忙,没时间闲逛,所以依据宫人画像选择临幸的对象。为宫人画像的画师叫毛延寿,很多宫女为了获得被临幸的机会,就贿赂画师。而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贿赂,所以毛延寿就利用专业知识把王昭君的颜值给P低了。昭君多年不得见汉元帝一面,十分悲怨。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汉朝觐见汉元帝,请求和亲。昭君主动提出愿意出嫁匈奴,并获得批准。出嫁那天,汉元帝第一次见到王昭君,惊为天人。把这样的绝世美人送出宫去,皇帝的肠子都悔青了。这样就留下了一个记录,毛延寿成为第一被记入史册的,因为没好好P图,而被干掉的宫廷画师。谁能料,不忠实反映美也会送命。

自己“美死了”是指那些因貌美而招致不幸的女性,所谓红颜薄命就是说的这类女性。美人若藏深闺,不被人识,便会顾影自怜,便会郁郁(古诗词好像多这么写)。美人若是“一朝选在君王侧”,说不准“此恨绵绵无绝期”。西施、杨贵妃、貂蝉等皆因美貌而招致不幸。

北齐的皇后穆邪利为讨好皇帝,将自己的侍女冯小怜进献给皇帝高纬。玉体横陈的典故便是说的冯小怜。冯小怜深得高纬宠爱,与高纬同席而坐、同乘而出。晋州被北周攻打,事态紧急时,高纬还陪着冯小怜打猎,不管国事。和北周作战时,为了等冯小怜来观战,贻误战机导致大败。最终高纬成为北周俘虏,被宇文邕杀害。后来杨坚将冯小怜赐给了李询,小怜被迫自杀。美貌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带来灾殃。

最常见的是为了美而折腾自己的平凡人,毕竟大多数人不太完美,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尽量接近美的标准。偏偏美的标准并非统一的或者持久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美的标准很不一样,有个更合适的名称来称呼——时尚。追逐时尚的手段多种多样,一般手段如服饰、发型、化妆,激进一点如纹身、钻孔、节食等。

很多人因为追求“时尚”被折腾至死(或半死)。现代人可以通过整容来顺应时尚(被折腾坏的不在少数),古人的时尚热情丝毫不输于今人。如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喜欢细腰,上行下效,楚国士人即使饿死也要节食,饿到扶着墙走也无怨无悔。后来的文学作品把这事作了艺术处理,便有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关于细腰这个事,中西方似乎都有这种时尚。欧洲十五世纪就开始流行紧身胸衣,并持续了二百多年,居然还出现了铁质的胸衣,目的只有一个——收腰。各位看官可从《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等电影获得直观体验。

以瘦为美持续的时间很长。晋代的巨富石崇将沉香水香碾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让婢女踩过,如果谁经过时没留下痕迹,就得珍珠百颗。留下痕迹的,则要节食减重。宋、明、清时期也是以女子体型娇小为美。纵览历史,吃货若是生在唐朝那是真幸福,那个时代无论男女都以白胖为美,无论在江湖或是朝廷,瘦子都很难混。那个大奸大恶的安禄山若不是个白胖子(还长得一副憨相),说不准混不到三镇节度使的位置。

至于超前的时装,每个朝代都不缺,从裸奔到长袍大袖、高大发髻到高帽子,各种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古人全都试过了。白居易就写过好几首诗,说当时的时妆“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近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髻,衣服修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两位诗人明显理解不了当时的时尚。

在古代,到底是如何认定美的呢?时尚又如何传播呢?古代也是有选美活动的,如宫廷在民间挑选宫女的官方选美。官方会出台一些选美标准,如西晋的选美标准是“美而长白”,唐玄宗时期选美标准是“颀长洁白”。另外,北宋熙宁年间出现了“评花榜”活动,这是倡优的选秀比赛。这种民间选美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代,不过良家女子不会参与其中。最奇葩的选美活动应该是“赛脚会”:清代的山西大同、运城等地区,到了元宵节时,白天女子坐在家门口,将小脚伸到门外,任人评议,足小者能得到众人赞美。当时尚走向极端时,便会出现如清代将小脚成为评价女性美的第一要素的笑话

“美死了”这事说起来悲喜交加,但追求美与时尚是一种强大到无法抗拒的力量,古时如此,今亦如此。此时是时尚的看客,转身便是时尚的参与者,一时叹息落花随着流水去,一时却又扮作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