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遇墨压朱

在锦绣江南的一座古镇上,早年有过一家“孙家当铺”,据说传承了百多年,在当地名声很响。

掌柜的姓孙,孙掌柜这人性格和善,做生意不坑人不害人,名声在外。别人家开当铺,估价都很低,连原价的一半都不到,赎当的手续费却很高,这一出一入,就赚了大钱。可孙掌柜估价最高能估到六成,赎当费也便宜,所以别看门庭若市,赚钱却有限。

孙掌柜年纪渐大,成了老掌柜,就开始培养他的儿子孙其尧,预备让他接手当铺。通常就是,孙其尧这个少掌柜站在前台招呼客人,孙老掌柜坐在后面太师椅上,捧着茶碗盯着,生怕有什么闪失。

这一天,来了位大主顾,是南市街绸缎庄的刘掌柜。刘掌柜押来两车绸缎,说要当成现银。孙其尧跟着父亲蹲几年柜台,眼力渐长,一估价,知道至少值两千两银子,照老规矩,就说可当一千二百两,差不多就是六成。

刘掌柜一听摇起了头,说不用那么多,只当三百两。孙其尧一听,心花怒放,这可赚大钱了。

可接下来,刘掌柜又说道:“我反正要赎当的,就当三个月,你们要保存好了,万万不能毁损。”

孙其尧一听,心里就拨起了小算盘。赎当费,也就是利息,是按当银算的,三百两当银,利息只有十多两。可这些绸缎数量太大,搬来倒去,还要小心存放,防止潮湿,这点钱赚得太辛苦,就说道:“这绸缎不易保存。如果三个月后必赎,赎当费要翻倍,您可愿意?”

刘掌柜听了就是一愣,正要说话,这当儿,孙老掌柜站起来了,朝刘掌柜一拱手,说道:“刘掌柜也是老朋友了,就按你说的吧,当银三百两,赎当费照旧。”当下,旁边的朝奉写了当票,三个月时间赎当,当银三百两。

这一来,孙家当铺就忙活上了。铺子里老少两位掌柜,外加两个朝奉人手根本不够,还要花钱雇脚行的人将绸缎搬进库房,再分门别类清点好,一一登记造册,最后还要放上樟脑丸,防止潮湿虫蛀。

孙其尧是边干活边埋怨,埋怨父亲揽这个当,太费力,还不挣钱。孙老掌柜把他叫进房里,慢慢说道:“我们孙家当铺,为什么屹立百年不倒?因为我们不坑人,赚的是服务钱,不是昧心钱。刘掌柜的绸缎庄不缺银子,缺库房,而我们的库房足够大,通风也好,对他来说存我们这里划算多了。也不用说破,大家心里都有数。”

三个月期满,刘掌柜赶着大车来赎当了。他对孙老掌柜千恩万谢,说现在即将过年了,绸缎价格大涨,该上市了。孙其尧见了,心中有点不高兴,暗道:你这是把我们当铺当便宜库房了啊。

转过年,孙老掌柜有事外出,孙其尧独撑门面,带着两个朝奉接待顾客。这时候,来了位外地书生,抱着幅字画,说这是他家传之物,要当银五千两。

这可不是小数目,孙其尧自从站上当铺柜台,还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生意。他小心地将字画打开,发现是唐伯虎的《美人图》。唐伯虎活着的时候,这幅画作就价值不菲,到了如今价格更是被炒上了天,要说起来,五千两倒不算贵。

孙其尧盯着字画左看右看,从纸张、颜色、笔法、落款、题跋一样样看下去,一点毛病没有。他又让两个朝奉看,那两人也是连连点头,说应该是真货,少掌柜你尽管收。

孙其尧再打量书生,只见他眉清目秀,满脸凄苦,像是个破落大户的子弟,暗想:这画转手至少卖两万两,这生意得做。也是贪念作祟,孙其尧当时就让朝奉取银子。其实当铺的现银,也就五六千两,这一幅字画收上来,银子付出去,当铺也没啥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