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疾巧破银针案

南宋年间的一个冬天,被罢官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皇上将他安排到镇江当知府,他带着家眷经过千辛万苦到了镇江。

由于在水路中风浪颠簸,一名叫整整的侍妾受到惊吓后,夜间一直不能入眠。眼看她瘦了一圈,夫人范氏焦急万分。整整温柔懂事,善于理家,是范氏最好的助手,因此二人情同姐妹。

寻医、服药无效后,府衙的幕僚向辛弃疾推荐了一位擅用针灸治病的方郎中。鹤发童颜的方郎中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他手法娴熟地把银针逐一扎进整整的穴位。一开始整整还烦躁不安,没多久她就安静下来了。

一连针灸了五日,方郎中说一个疗程结束了,若是整整的症状有反复,他到时候再来施针。

平稳几天后,整整的病又复发了。辛弃疾因救灾没有时间回府,便让来报信的家丁再去请方郎中。

又忙了十来天,辛弃疾才抽空回了一趟家。范氏看着整整,担心地对辛弃疾说:“夫君,整整针灸已有三个疗程了,可还是反反复复……”辛弃疾揽着范氏的肩,心疼地安慰道:“夫人莫急,好在有方郎中。等救灾的事告一段落后,我再另想法子。”

一日,辛弃疾乘轿经过城门时,忽见一位守城门的老卒满头大汗、浑身发抖,眼看就要站不住了。辛弃疾急忙下轿把他扶到一旁,并质问守卫班头武二柱,为何要如此苛刻地对待老人家。武二柱有口难言:“辛大人,这陶民虽然年近七十,但小人也不敢有违圣命,擅自让他休息啊!”陶民也气喘吁吁地说:“辛大人,不怨班头,是小的不争气……”话音未落,他便晕了过去。

辛弃疾一边将陶民扶上官轿和他一并坐着,一边愤懑地训斥着武二柱:“今天我就带他去治病,你大可以去告御状!”武二柱敬重辛弃疾是难得的好官,哪里敢造次,忙不迭地躬身赔罪。

辛弃疾以前经过城门听陶民与路人说话时,知道他见识不凡,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和他交谈。此刻,辛弃疾看着昏迷的陶民,想不通他一把年纪了,为何皇上还要他守城门?

回到府衙后不大一会儿,方郎中就被请来了。他进了书房,见头发花白的陶民躺在床上,便明白是辛弃疾的善举,不由感动地说:“辛大人,您能来镇江,真是咱百姓之福!”辛弃疾示意他不用说那些客套话,赶紧施针救人。

方郎中给陶民把了脉,从针囊里取出一根银针,对着他的人中就扎了下去,陶民马上就痛醒了。当他发现方郎中还要往他的合谷穴扎针时,忽地大叫一声“别扎了”,又立即把人中上的那枚针拔了下来!辛弃疾以为陶民犯了糊涂,便给他解释,说是神医在救他的命。

陶民眼里闪过一丝怨尤,可怜巴巴地摇着头说:“辛大人,小的、小的从小就怕痛……”他哆嗦着手摸出一点碎银递给方郎中,嗫嚅着问:“这些如果不够的话,我过几天发了饷银再补上……”

方郎中神色一变,接过碎银叹道:“够了,够了。”辛弃疾见陶民实在不愿针灸,只好叫人把方郎中送出衙门,又去请另外的郎中。

这次郎中来了之后,陶民没有再抗拒治疗。服过汤药不久,他平稳了许多。

第二日,陶民醒来后,向辛弃疾道出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陶民原本是一名富家子,从小就迷恋种花。后来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幸亏他掌握了不少种花的绝技,才进宫当了一名花吏。在他的打理下,御花园的花开得异常艳丽,皇上极为满意。可惜年老之后,他渐渐体力不支,一次失手打碎了皇上最喜欢的花盆,就被贬到镇江来守城门了。

陶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念叨着,辛弃疾也听得泪眼模糊。他想起自己的经历,一股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起。

在府衙调理一段时间后,陶民的病彻底好了。辛弃疾不忍心再让他守城门,便安排他在府里打理花园。陶民怕被朝廷知道后会连累辛弃疾,因此一再推辞,但敌不过辛弃疾的“强硬”态度,只好遵从。

陶民得知了整整夜间不眠的症状反复发作的事儿,他告诉范氏:“夫人,小的倒有个偏方,若是辛大人愿意配合的话,整整姑娘七日后便可痊愈了。”范氏听后有些诧异,因为他的方法是,这七日别让整整针灸,另外,辛弃疾要连续七日带夫人、整整和孩子们到云台山上去。

辛弃疾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好在灾民的安置事务已经进入尾声,暂时有点儿闲暇,为了家人,他愿意一试。

次日一大早,陶民将一张路线图交给了辛弃疾,路线图的终点是云台山上的一片梅林。辛弃疾听闻过那里的梅花十分奇特。它们生长在山上的冷坞之中,不畏寒湿,花朵洁白芬芳,而且花期与众不同,是在春末夏初。如今,正是开得灿烂的季节,这次正好可以带家人一起去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