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李敖的忘年交

李敖以骂人有水平出名,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李敖唯独不敢骂胡适,不仅没有骂,反而与他成为朋友。李敖小胡适44岁,属于名副其实的忘年交,因为胡适对他的影响最大。

在读高中的时候,李敖读过胡适的很多着作,对他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胡适文选》,引起李敖的追捧,并写长信给胡适,提到对他作品的喜爱和对作者异常崇拜。收到读者来信,胡适认真对待,对李敖印象良好,觉得他是值得打交道的优秀学生,只是自己的事情较多,没有及时给他回信。

《胡适文存》在台湾出版,发现删除的内容过多,李敖极其不满而进行评论,并将稿子投给雷震办的《自由中国》发表,胡适看到他写的评论文字,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雷震也写信给胡适,特别请他留意李敖,开始将他放在心上。在写给雷震的信中,李敖提到胡适对他的赏识:“纯粹是基于我的治学成绩使他讶异,他有眼光看出我是最有潜力的台湾大学的学生,当然他的学生对我的赏识也影响了他。”

26岁那年,李敖正式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上班,担任学者姚从吾的助理员,有了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出乎意料的是,研究所拖欠助理员的工资,导致李敖囊中羞涩,只得拿衣服去当铺,换取微少的钞票,勉强解决衣食问题。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李敖鼓起勇气写信向胡适求助,盼望通过胡适给研究所施压,让他们信守承诺,按时给助理员发工资。李敖在信中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对研究所拖欠工资的愤怒和抗议,称自己生活十分困难,3条裤子都进了当铺。李敖还说:“我们做助理的人,与研究讲座教授和领甲乙种补助的先生们不同,他们有教授、讲师的本薪,补助的钱对他们是安定费,是本薪以外的补与助。可是,我们助理级的就不同了,早几天或晚几天发薪对我们所生的影响是不能跟他们比的,每月唯一的1000元,它是我们的本薪,迟迟不发,对专任两个字是一种讽刺。”在信件中,李敖感慨万端,“并且,使我个人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钱,使我3条裤子进了当铺,最后还不得不向您唠叨诉苦,这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谋的不臧我不清楚,说句自私话,我只不过是不希望三无主义在我头顶上发生而已。”

收到李敖的来信,知道助理员的薪金不能落实到位,在非常着急中胡适立即给他回信,并以私人名义给他汇去1000元台币。胡适在回信中说:“李敖先生:自从收到你七月四日的长信和那一大盒卡片之后,我总想写信请你来南港玩玩,看看我的一些稿件,从吾先生说,等你考完研究所再找你。”“后来我见报上你考取了研究所的消息,那时我又忙起来了,至今还没有约你来玩。过了双十节,你来玩玩,好不好?”“现在送上1000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当救急的。你千万不要推辞,正如同你送我许多不易得的书,我从来不推辞一样。”“你的信我已经转给科学会的执行秘书徐公起先生了。他说,他一定设法补救。祝你好。”

其实,那个时候胡适不算富裕,他的薪水仅有1500元台币,即使加上各种津贴,也仅仅2000元台币,除去房租、生活费和零用钱,每月的收入剩余寥寥无几。尤其糟糕的是,胡适刚刚住院出来,治病用去很多医疗费,基本上依靠借钱过日子,1000元台币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但胡适仍帮助李敖解了燃眉之急。

收到胡适的1000元台币,终于可以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李敖对胡适感激不已,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长信,详细叙述自己的家世和思想变化过程。胡适的回信和资助,让李敖念念不忘,随时随地牢记他的恩情。担心别人说自己谄媚胡适,李敖在文章中进行议论:“也许有人说风凉话,说胡适之举意在收买人心。但是老先生这样做,对人有益,对己无害(除了少了1000元外),又何乐而不为?别的老先生,高高在上,会这样帮助一个年轻人吗?一比之下,就知道胡适的高人一等了。”

事实上,胡适与李敖没有频繁交往,鼎力相助是欣赏李敖的才华。胡适对李敖慷慨解囊,足见他乐善好施的侠义之心,以及对年轻人的关心和爱护。让李敖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回报,胡适就离开了人间。听到胡适去世的噩耗,李敖悲痛欲绝,觉得自己对不起他。在愧疚之后,李敖准备全力以赴为胡适做2件重要的事,首先是写出《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播种者胡适》,严肃认真地出版《胡适研究》与《胡适评传》两本书,编辑一套《胡适选集》和一本《胡适语粹》,用众多文章和几部着作,把胡适竭力帮助后辈的佳话加以传播,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怀念,同时让更多人的了解他。在《胡适语粹》序言中,李敖对胡适高度评价,极为罕见地说:“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瞩、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

其次是想到胡适曾经在北京大学工作,李敖决定向北京大学捐赠35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建一座胡适铜像。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李敖信心百倍地说:“今天我做个样板给大家看,我捐了35万元人民币,希望在北京大学为胡适立铜像,就是要告诉大家,其实胡适思想是最温和的,对我们中国人是最有利的,当初胡适在我穷困的时候送了1000元台币给我,今天我相当于用1400倍来还这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