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延迟满足吗(2)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发现,所谓的“延迟满足效应”带来的影响,远低于家庭背景、早期认知能力和环境的影响。其中环境影响,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是否信任这个世界”;而前两项主要是指父母本身的影响,以及他们能否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创造一个“符合及格线”的环境—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幼年时期的大脑发育。

换言之,孩子是否能够延迟满足,取决于他的大脑发育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所推崇的“延迟满足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优秀”的观点,很可能是错的。延迟满足很可能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一是对环境和外部世界的信任,二是较为良好的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父母本身较为优秀,且成长环境良好、得到足够多关爱的孩子,他们普遍会有更杰出的成就,同时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可能未必是好的,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许多家长着眼于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但正是这个培养的过程,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大脑发育—这才是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最大因素。

因此,不让孩子陷入过度的“内卷”之中,尽量给他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充分释放他们探索世界的天性,让他在更幸福、放松、自由、被爱的环境中成长,并培养他们爱这个世界的能力—这可能是家长能够为孩子创造的最好的环境了。

说回我们这些成年人。如果说延迟满足并不是一个需要追求和培养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呢?难道要追求即时满足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我们要做更多能够带来长期反馈的事情,少做只能带来即时反馈的事情。

延迟满足本质上是一种对欲望和需求的抑制,转而用未来的回报激励自己。而长期反馈则是把回报的时间拉长,把它分摊在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之中,并且学会从过程中获得乐趣,把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视为一种回报。

比如,你开了一家公司,头几年一定非常艰苦。但你说服自己,等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到时就有回报了—这是延迟满足。

再比如,你开了一家公司,头几年很艰苦,但每克服一个难关,你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每上一个台阶,都感到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于是不断从中获得反馈和动力—这是长期反馈。

所以,延迟满足最大的问题是它是用过程里的“压抑”和“忍受”,去换取结果的“丰厚回报”。这种期待一旦过高,当你没有获得如期的丰厚回报时,你就很容易陷入失望和沮丧之中。

所以,我们要培养长期反馈的习惯,要能够从成长、克服困难里面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那么,有什么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反馈呢?

找到目标。

这句话听上去是陈词滥调,但目标对于人的意义极其重要,又非常容易被人忽略。

这是长期反馈和延迟满足的另一个区别。延迟满足着眼于收益,着眼于尽快结束这段过程,以获取符合期望的回报;而长期反馈着眼于目标,你会清楚地知道,这段过程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它就是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每走一段路,就离目标更近一步。

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每一个行动,以及行动后得到的每一个微小反馈,都能为你提供动力,让你更好地接近你设立的目标。

试一试去找到跟自己能力和兴趣相契合又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改变和帮助的事情,哪怕只能帮助到一小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找到“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满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