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春躲春

我的家乡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唤醒了天地万物,一切的美好都从“立春”这天开始。人们称“立春”这一节气为“交春”,特指“春”到来的时刻。交春之时,家乡的传统习俗里不管立春时间是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要放爆竹相迎,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驱赶严寒,把春天大大方方迎回家。房子大厅上席的祭桌上红烛高照,家家户户的饭桌斟满了当年酿好的米酒,浓浓的酒香和春卷散发出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丰收的画卷写满了惬意,春灯在夜色中闪烁,恭贺声中拉开了春的序幕。远古的客家人还用“拜春神(祭芒神)”“吃春饼”“送春牛”“舞春牛”等古老传统的方式,以及家家户户朱红的门楣上张贴“迎春接福”“春到家兴”“春到福临”等红纸条幅来迎接春神,春神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

犹记童年时,接春是全家人最虔诚的时刻。接春那天,全家人都会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儿,提前半小时围坐在饭桌前等候立春这个最隆重的节日。父亲把一个平底小搪瓷碟子放在饭桌中间,两个鸡蛋也安静地躺在饭桌上等待着即将完成的使命。还有一分钟的时候,父亲轻轻地把一个鸡蛋拿进小碟子里,用手帮助鸡蛋竖着站立,我和姐姐妹妹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墙上挂钟的指针:“1,2,3……”数着这迎春的60秒。时间一到,父亲的拿着鸡蛋,手轻轻一松,鸡蛋稳稳妥妥地站立了,全家人都看呆了,惊讶得张大嘴巴,用眼神示意一下,之后眼睛一秒也不舍得离开鸡蛋,鸡蛋不倒就意味着春天的来临。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刻,仿佛时光都顿时凝固,用心音告诉自己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

隆冬悄然而逝,春来了,踏着轻盈的脚步,不必邀请,欣然而至。

有一年立春的前一个月,母亲就再三嘱咐我:今年2月3日夜晚11点58分立春,一定要记得躲春。

“记得躲春!记得躲春!”这是家乡祖辈们嘴里每年都必须提前念叨的,每每念叨都是一如既往的表情严肃。一开始我不以为然,反其道而行。但是当有一年立春,一家人围着小方桌看见父亲拨弄着一个小碟子里的鸡蛋在立春的那一刻站起来后,我似乎顿时开悟—立春居然可以让鸡蛋站起来,很神奇,必须躲春。似懂非懂中,躲春便成了我之后每年的必修课。

躲着让春天悄悄地来,在沉静中迎接春,没有喧哗,没有惊异,更没有矫情,让春在没有鲜花、没有鸟语、没有青草味、没有雨丝的某一时刻悄然而至,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欢愉与感动。寂寞无声中深情款款,静默不语中心领神会,让春把天地交融,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命理学认为,立春这一天,由于磁场和气场的缘故,通常会比较乱,无论是家中还是办公室,容易招惹口舌是非。立春,许多地方都有些特殊的禁忌,如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因为这时阳气开始上升,应该站立,或者坐着庄重地迎接美好时刻的到来;立春这天为了和和气气地迎接一个美好的开始,因此不能做口舌之争。

带着一份希望,年年躲春,希望躲出一个当年的幸福与安康。但是之后很多的事实证明,幸福和安康岂是一个躲春就能平衡把握的呢。

原本以为这就是躲春的价值与意义,其实不然。

一个“躲”字蕴含了很多的人生之道。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每个人都愿意当年有一个全新的自己。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一年的初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养生调理将会影响全年的身体健康。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春生,生什么?当然是生发“阳气”—“五脏的阳气”。

因此,“立春”拉开了“阳气生发”的戏幕—进入了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点。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立春养生以养肝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

终于明白老祖宗们一直延续着“躲春”的习俗,其实是用最朴素而又有些唯心主义的言论来告诫后人,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遵循道和阴阳的平衡。养生上《黄帝内经》给予了最好的诠释。而内心的阴阳调和及自然规律就要靠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

仰观宇宙之大,人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人世间安适恬淡地活着是每个人生命的节奏。每年立春,母亲总会唠叨几句:“记得躲春。”做人做事也应像躲春一样藏着点,做好自己的本分。细细想来,这话里似乎藏有大学问。俗话说:孔明一生为谨慎。正如苏洵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样。单从苏轼和苏辙两个人的名字来看就大有文章。“轼”字本意是指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古时候车子前方有一个横木,供人在车子颠簸时抓扶。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用,可是少了它也不行。古代车的“轼”同样也是经过无数血的教训而提出的安全措施。告诫人们不要显山露水,不要锋芒毕露,为人老老实实,安守本分。说到“辙”字,苏洵说,天下的马车行走都遵循前车的印迹行走,可说起马车的功劳,大家根本不会提到车辙。虽然车辙无功,一旦车翻了、马死了,出了祸事了,车辙也不会受到牵连。苏洵的意思是说,如果苏辙能够甘心做一个车辙,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可以免于灾祸。做人需要甘于平凡,在平凡中活出真我。他每每都告诫苏轼做人得藏、得低调,不然人生的苦是吃不尽的;而对稳重的苏辙,却时常鼓励凡事只要他想明白了,尽管放开手脚去做。苏洵对他的两个儿子的教育真是用心良苦。

若一个简单的“藏”字能躲过人生的很多劫难,同时又能躲出生命的价值,也是很有意义的。

古时有一个叫裴遵庆的书生,生性能干敏捷,从小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胸有才干却含而不露,低调内敛,却能得到唐肃宗、唐代宗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身份又任知选事,九十多岁过世,裴遵庆这种低调做人做事的人格又岂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呢?

一个躲春的“躲”字,折射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做人做事崇尚中庸、低调平和中尽显人格的光辉。

其实,“立春”躲与不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用躲春的心境去平和心态,并且低调稳重地为人处世就可以了。

用情去接春,接一份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用心去感悟躲春,躲一份浮躁,藏一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