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骑驴

看很多古画,文人多半都是爱骑驴的。一头驴,一个文人,半箱书,就此天涯。这算是古代文人的标配了。人与驴做伴,呈现在画作中,非常舒适惬意,倒很符合文人的气质。

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古代文人为什么爱骑驴?

个人觉得,骑驴是古代文弱书生的象征。这类书生,家境一般不怎么好,买一匹马,那得花多少钱啊,而买一头驴,倒是不难的。不仅如此,驴行走速度之慢,便于在驴背上看书,慢慢地行走,不那么颠簸,便于古代文人驰骋幽思。你想,若是马,难免有脾气烈的时候,文弱书生哪里驾驭得了?

古代文人不骑马,也许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骑驴的文人,多半是没有考取功名的,一匹高头大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再者,古时,马多与战争或军旅挂钩,一个文人,还是不要抢占国家资源了。

骑驴好呀!悠闲而散漫,若是再淋着一些“天街小雨”,索性收起书卷,静享这份小雨加身带来的酥麻感,这样的慢生活,何等的令人羡慕。陆游曾有句子“细雨骑驴入剑门”,一个书生,一头驴,慢步走过剑门关,人与驴的渺小,剑门关的雄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学。

骑驴入山峦,山路蜿蜒,人在山中行走,确切地说是在驴背上看山河,驴背并不高,古代文人的心胸却十分开阔。你找出那些有人和驴掺和的古画看看,驴肩之上,有一个时代的文人缩影,再循着文人的目光向上看,约等于驴背上驮载的还有那片无限风光的山河。

提及马,大家瞬间想到的成语是“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太具有儒家的进取心和开拓心了;驴背就温和多了,有一种淡如止水的道家情怀在。下了雪,古代文人是骑驴问梅的,梅花落在了人手中的书页上,也落在了驴肩上,这是古代文人最早遇见的“香肩”,这种香,比红袖添香更让古代文人熨帖。

纵观古代的诗人,贾岛似乎是最爱骑驴的了,这很符合他的气质。贾岛对待学问何其细心精致,你想,他若骑的是马,就没有办法“推敲”一些事情了,管他什么“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甚至索性是“撞”,也未尝不可!

再想起古代最大的文学家之一曹丕,更是有意思。好友王粲去世了,他前往吊唁,没有抹泪哭泣,而是在墓碑前学了几声悠长的驴叫,就走开了。时至今日,很多人提及魏晋文人的狂狷,仍不忘曹丕那几声悠长的“驴叫”。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偏巧落了初雪,暮色中观书,昏黄中,似乎天地间有一头驴驮着一个书生,从青灯黄卷深处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