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空心人”(社会生活)

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

在高度信息化的生活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炼。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对大自然的演化、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人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