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

爱书之人,大多对纸质书有痴迷甚至执念。总觉得一卷在手的那种质感与墨香,是电子读物无论如何都取代不了的。执念深者,身处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也要于夹缝中手捧一本书。

如今,纸质文本式微,踽踽前行,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孤独背影。一切都是快餐式消费,高速运转。算法的精准推送,如狙击枪般精准命中人的欲望与软肋;短视频节目,像马克沁机枪一样,扫射着人的感官;五花八门的社交平台,正如重型轰炸机,泥沙俱下地投放着海量资讯。

而书,就像冷兵器,能发出寒光,但只做龙泉匣中鸣,似乎失却了悬在侠客腰间纵横天涯的豪气。

科技必定会给生活习惯带来改变,如竹简取代石刻,纸张淘汰竹简。纸质书里垃圾也很多。鲁迅的《朝花夕拾》,被改成了《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原来是沈从文的《边城》。这不是地摊文学的恶搞,竟是某出版社所出的“民国大师经典书系”。如此“青春痛经文学”夹杂“葬爱风”的篡改,实在辱没斯文。

内容才是王道,至于究竟是印在纸上,还是浓缩进手机里,本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读纸质书的心态与方法。读纸质书,会自带一种仪式感,让你沉浸于品味、思考的慢节奏之中。但电子书也有好处,直接触屏做备注,如要查找,按“屏”索骥,一索即得。这比写在书页上的眉批或者记事簿上的笔记,更加整洁精练,不怕丢失。纸质书和电子书应该逐渐融合而不是相互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