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具体地址的信

前一阵子,某位北爱尔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贴了一张照片,是他刚刚收到的一封信,信封上有名无姓,有村名但无街名,却有长长一段解释,描述收件人(费尔戈尔)的相关特征:“他家对面的斯巴超市曾是他爸妈开的;他妈妈叫玛丽,爸爸叫约瑟夫;他结婚后搬到了沃特富特住,会玩吉他,1980年代曾在教堂活动中心和旅馆里经营迪斯科舞厅,而且跟沃特富特的肉店老板是朋友。”

信封上还贴了皇家邮政的一张条,邮政人员在“地址不全”上打了勾,但这封信竟然还是送到了收件人手中。难怪费尔戈尔表示对皇家邮政“由衷赞扬”,并且说信封上的文字简直就是“我的生平”!

这张照片引起了热烈讨论,接着便有人贴出了自己类似的经历,其中一位还是英国的伍斯特主教。他秀了一张前一天收到的信件照片,信封上只写着“伍斯特主教和他性感的夫人收”,再无其他信息。当然,主教是当地名流,邮递员知道该把信送到哪里,但是其他一些收件人是普通人。比如,一名7岁的小孩给奶奶寄信,信封上是稚气的笔迹,只写着“住在北爱尔兰巴利卡斯尔镇、爱给费尔角山崖拍照的安妮收”。另有爱尔兰居民贴出一张信封照片,上面写着“米德尔顿周边最好的音乐老师贝蒂·莫诺尼收”。

这些地址残缺不全的信件能送到收件人手中,除了邮递员有责任心外,与英国邮政的健全的设计和系统也有很大关系。

给费尔戈尔的这封信,是最近来访过他的一位朋友寄的。两人在外见面,并没有到费尔戈尔家里,所以朋友不知道地址,只好写了这段“生平”。但是,信封上有一个重要信息:邮政编码的前半截。

英国的邮政编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邮政大区,由字母加数字组成,比如这封信上写了BT44,这样发信人所在地方的邮件分拣中心可据此把信送往该邮政大区;信件到了负责BT44的分拣中心后,如果邮政编码是完整的,后半段就是收件人所在的具体位置,这里姑且称为“小区”,由数字加字母组成。

每个“小区”一般是一条街道,通常只覆盖不超过15个地址。邮递员可能对这个“小区”内住户的名字有印象,所以有时候写信只要邮政编码对了,没有具体楼号或者街名错了都没关系。

但是,这封给费尔戈尔的信少了邮政编码的后半截,到了大区之后还是无法投递。好在皇家邮政在各地都有专门负责这类问题的部门,结合信封上的村名,以及费尔戈尔的“生平”,熟悉本地情况的邮递员终于成功把信送到了他手上。

皇家邮政有几百年的历史,整套系统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成功投递无地址信件比较引人注目,但更重要的是日常邮件投递的准确和及时。过去,皇家邮政每天收两次信,投两次信,且能保证“一等邮件”在24小时内送到英伦岛内的任何一个角落。但是近年来随着信件量越来越少,成本上升的同时效率下降,一方面邮费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收信送信频率和可靠度却不如以往。

但这也许并不完全是皇家邮政的责任,有多少人记得自己上次寄信是在什么时候呢?也许只有在看到费尔戈尔的信封时,人们才会想到皇家邮政里,还是有许多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