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书者眼里,没有无聊的事情

父亲曾是个语文老师,家里书柜里有不少图书。我曾抱着《安徒生童话》反反复复地看,《海的女儿》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是我真善美启蒙的最早读本。在县城读初中,我曾坐在超市图书区的地上长久地读《张爱玲小说》。

上大学后,我和女友金甜常常省下一块钱的车费走路到老校区的图书馆借书,我读了不少的《小说月报》、日本文学。我一字一句文本细读的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内心在战栗。“最初一瞬间,他想,他准会发疯。一阵可怕的寒颤传遍他的全身;不过寒颤是由于发烧,他还在睡着的时候,身上早就开始发烧了。现在突然一阵发冷,冷得牙齿捉对儿厮打,浑身猛烈地颤抖起来。他打开房门,听听外面有什么动静……”他将人物的惊恐、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完全逼真地刻画了出来。

在呈贡读研究生的三年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除了泡在图书馆,大部分时候我坐在草地上、教学楼下的小花园里、湖边低头看着书,《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伴随着鸟叫、春天香樟树窸窸窣窣地落下果籽、温柔的风吹拂、绿油油的草随风摇曳、盛开的野花还带着露珠读完的。有天往聚贤小吃街走的路边我看到了地上摆着的书摊,我买下了《罗亭》《绿房子》,永远记住了塞尔瓦蒂卡的绿眼睛。

在上海,我常去上海书城、图书馆、鲁迅公园看书。下午五点多,我提着一杯热水挤上了地铁,九点多书城关了门,我坐167路回来。冬天手冻得生疼的时候,我还拿着一本《海明威小说选》坐在鲁迅公园的长椅上。在小山坡上,头顶是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樟树,我看累了就抬头看树看天。

我喜欢看书,书就像吸铁石,当我翻开一本书,我马上进入,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一个语词触动我我便拿出本子开始写下一些文字。书中人物的故事常常使我共情:德伯家的苔丝被玷污使我落泪;《鱼王》中一碗鱼汤使我激动,仿佛我也为一碗鱼汤奔走着……

略萨曾说不读书的人将会度过贫乏的一生,一个人不读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这不仅是词汇量的有限,更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思想和知识贫乏的表现。文学庇护生活中感到缺乏的人、不幸的人、理想无法实现的人。

伟大的作家都在诉说的是生命要怎么度过的命题。一个喜欢文学、喜欢读书的人眼中,没有无聊的事情。他精神上汲取着营养,热爱生活,创造着生活,他的生命不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