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枪伤揭开胃的奥秘

19世纪之前,人类对自身消化机能所知甚少。19世纪早期,科学家认识到,胃是消化的关键,但没人能说清它处理食物的方式是什么,是化学作用,还是物理研磨?胃液是不是一种化学溶剂?直到1822年,美国军医威廉·博蒙特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实验对象”,并进行了长达8年的实验,最终获得了对胃液和消化的突破性认识。

出身农民家庭的威廉·博蒙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很大程度上,他是自学成才。他曾跟随全科医生本杰明·钱德勒当了两年学徒,然后获得行医执照。这种学医方式在当时的美国很常见。

军医博蒙特被分配到密歇根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上,这个小镇地处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原始森林。1822年,加拿大年轻人艾雷克斯·毕达甘·圣马丁在这里从事皮毛交易,却意外被猎人的毛瑟枪击中腹部。

圣马丁受伤严重,他的胃被射穿,留下一个洞,早餐吃的食物从洞口流了出来。在当时的诊疗条件下,圣马丁的生存概率很小,但也许命中注定,在博蒙特的诊治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他胃部的洞始终无法愈合。这个洞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医学的进程。

圣马丁的伤口复原时,胃和腹壁愈合在一起,使得腹部留有一个手指大小的洞,直接通往胃部,这即是“胃瘘”。他吃饭时,需要用布压住洞口,以防食物跑出来。因为这个胃瘘,圣马丁失去了工作能力,博蒙特把他带回家照顾,后来又雇用他当杂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博蒙特透过胃瘘,看到了食物在圣马丁胃里的消化状况。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能实时观察活人体内的消化状况,博蒙特发现了这个机会,并且抓住了。他说服圣马丁配合他做起了胃的消化实验。

博蒙特做实验的条件相当简陋。我国着名的消化生理学家王志均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博蒙特既无实验室学习的机会,也没有掌握什么实验方法。他所在的小镇周围几百里荒无人烟,犹如生活在一个孤立的世界,既与科学社会隔绝,又没有另一个医生和他交换意见。至于实验设备就更谈不上,除了温度计、试管、漏斗、砂锅外,就只有靠自己的五官。”

博蒙特把牛肉、牡蛎、面包、蔬菜等各种食物绑在绳子上,经瘘管放入圣马丁的胃中,在固定时间后取出,观察其消化情况;他观察不同天气下、圣马丁不同情绪时胃部的状态;他观察咖啡、茶、酒精等对胃的影响;他观察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胃部病症;有时,他将胃液抽出来,放入试管中,对比观察食物在试管中的消化情况;他还将胃液送给化学家分析,由此证实了胃内存在游离胃酸。

1825—1833年,博蒙特在圣马丁身上进行了约238次实验。1825年,他在《费城医学年鉴》上发表了第一篇与上述实验相关的论文——《胃损伤患者一例》。1833年,博蒙特发表着作《对胃液的实验及观察和消化生理学》,这篇300多页的着作论述了51条推论,描述了胃的运动、分泌和消化。博蒙特在证明了胃液中存在盐酸之外,还认识到有其他物质参与消化过程,这为以后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实验医学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博蒙特的发现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观点。由此,博蒙特的医学地位得以确立,他被称为“消化生理学之父”。博蒙特的实验结果传到欧洲后,启发科学家建立了动物器官瘘管模型,促进了对消化系统的研究。1889年,巴甫洛夫通过着名的“狗假饲”实验,证明了神经系统刺激形成胃液分泌。

尽管博蒙特的实验发现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但它的伦理性至今仍受人诟病。在博蒙特眼中,圣马丁是病人,是佣人,还是可供利用的医学“小白鼠”?在圣马丁心中,博蒙特是他的救命恩人,是雇主,还是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科学狂人?我们也许无法以当今的眼光来审视100多年前的实验,毕竟在当时,研究行为没有规范的约束,受试者的权益也无从谈起。

也许因为忍受不了实验,圣马丁曾离开博蒙特,回到加拿大并娶妻生子。博蒙特又将圣马丁找回来,付费让圣马丁跟自己签合同,承诺配合自己的研究。直到1933年,圣马丁再次离开后,索要的费用超出了博蒙特的支付能力,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圣马丁活到了83岁。他死后,家人怕好奇的医生来挖坟取他的胃,墓葬地点严格保密,连墓碑都没有。

1962年,加拿大生理学会认为,圣马丁虽然是被动参与实验,但确实为消化生理学研究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于是通过其后人找到墓地并立墓碑,上写:他经历了痛苦,但是服务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