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北线遗事

文物入陕

“七七事变之后,紧接着,是八一三事变。南京情势,一天比一天紧急,存京的文物,不能不向后方疏散,以策安全。”从1937年11月20日开始,故宫文物分水陆两路向内地疏散,以免落入日军之手。水路是由两艘轮船载着9369 件文物从长江经重庆入川,陆路是搭乘三列火车,抢运出了7286 件文物,经过西安抵达陇海线的尽头宝鸡。

但疏散只有大方向,并没有确切的落脚点,“当时,只是以陕西为目的地而已,究竟存放在什么地方,只有到了陕西再说”。说是疏散,其实就是逃难,汇聚了中国文化精粹的故宫文物就这样开始了它长达八年的漂泊。

文物虽然通过火车跨越数省到了宝鸡,其间也只用了十天时间,但要安放它们却是个很大的问题。文物在宝鸡待了两个多月,他们很快就感到此地不安全,必须向更安全的地方迁移,于是在1939年2月22日开始再迁汉中。显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之前设想的南迁北路不是“看岷山”,而是很快就深入到了岷山中,要在一片大山中寻找藏身之地。

故宫文物南迁北线最艰难的时期才刚刚到来。

1937年12月到达宝鸡后,文物存放在宝鸡关帝庙和城隍庙。1938年4月11日运往汉中,存放在汉中文庙、褒城县宗营的马家祠堂、范家祠堂和张寨大庙。

从宝鸡到汉中,“没有火车,须用汽车载运,每车只能装二十多箱,需要三百多辆车次”。不仅如此,当时正是冬季,要翻秦岭,上山时有积雪,山路溜滑,非常危险。好在有西安行营的帮助,用了48 天时间把故宫文物运到了汉中。

“我们刚刚安定下来,行政院又来了命令,把所有文物运到成都储存。”是年5月,院长马衡与古物馆馆长徐鸿宝先期到成都落实储存之地,在得到四川省政府的帮助下,决定落点在蜀中千年古刹大慈寺。

1938年4月,马衡到成都拜会了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那时他才刚上任一个多月,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求他派人保护故宫文物入川。4月30日,邓锡侯写信给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代理主席邓汉祥,希望予以支持。

在落实了地点之后,故宫博物院又与四川公路局和新绥汽车公司(当时四川只有这两家汽车运输公司)签订了运输合约。当时从汉中到成都有近六百公里的路程,道路上常有险恶之处,损失难以避免,所以在这个合约中,新绥汽车公司坚持要对方支付回程空车的费用,而当时的情况是故宫博物院根本没有更多的选择,虽耗费沉重,但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不过他们也在想一些办法来弥补,既然运输公司不让步,那么还有其他解决办法没有呢?就在故宫的人先期探路到成都的途中,他们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知道西北一带缺少盐,如果能接洽四川盐务局运盐到汉中,岂不是一举两得?”

有了这个妙想,故宫博物院决定不妨一试。

文物入川

负责接洽联络的是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徐鸿宝,他找到了当时的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缪秋杰当即表示愿意从自贡到成都一见。5月上旬的一天,马衡院长与缪秋杰在成都会面,再度谈起了这个想法,希望能够以运盐到陕来弥补一点运费。缪秋杰非常支持,爽快答应,实际上就在一年后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上海组织抢运过淮盐。马衡没有想到这个难题竟然瞬间就解决了,想起在路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不禁有些感慨。

故宫文物是从5月26日开始由四川公路局的5 辆车转运的,第一批到达成都已经是6月中旬,“这日期距文物全部运到汉中,只有一个半月”。

新绥汽车公司把桥盐起运济陕则是从6月18日开始的。第一批盐有540 担,分装14辆汽车,走了两天到达广元,还算顺利。当继续在川陕公路上行驶时,就遇到明月峡一段塌方,汽车只好返回广元等候,哪知道这一等就是十多天。其实,这一条路的艰险,故宫博物院的人也是深有体会的。当时院长马衡与李济受故宫理事会的委托,专门去视察过沿路的情况,险象环生的道路让这两个大学者在惊恐中吃尽了苦头,吓得弃车步行。路途上的生活也让他们烦恼,“论到吃,一进饭铺,桌子上落满了苍蝇,黑黑的一片。”“论到住,我在成都虽然替他们买了两份铺盖,旅馆里的蚊虫、臭虫是没有办法的。而且大小便都要到猪圈里去,臭气熏人。”

新绥汽车公司是私营企业,既怕损坏汽车,司机也不愿意冒险。他们有前车之鉴,就在故宫文物的运输中,有一次车在经过绵阳附近时出险,车轮滑到了沟里,幸好只是把车摔坏了,而文物箱子却未被震破,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贝算是逃过了一劫。但新绥公司不敢再出事故,异常小心谨慎,沿途走走停停,一直到7月6日,首批桥盐才安全运抵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