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一座城和一条江的记忆(2)

卢作孚最可贵之处,或者说他超越于他的时代之处在于,他不仅怀揣梦想,并将梦想付诸行动;同时,他出乎本能地崇尚科学,希望用科学精神改造国民,而中国西部科学院,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科学院由卢作孚亲任院长,下设生物、农林、理化、地质四所,各所聘请国内以及德国专家担任所长。科学院下属的农林所成立后,按他的指示,开垦了西山坪农场,修建了植物园。农林所先后搜集中外各种果苗数千株,试种川康林木百余种。在农林所指导下,北碚的粮食、生猪、西瓜和蚕桑的种植、养殖产量大幅提高。地质所则开展了四川土壤调查、西昌铁矿调查、叠溪地震调查,并在对嘉陵江流域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华蓥山丰富的煤矿资源。

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创立及活动,引来了中国科学社年会。中国科学社年会的成功举办,使得科学界对北碚有了足够重视——以后,不仅中国科学社生物所搬到北碚,中国科学总社和《科学》编辑部以及更多的科研机构也搬到北碚。抗战期间,英国学者、《中国科技史》作者李约瑟到北碚考察时,非常感慨地指出:“战时中国的科学中心在小镇北碚。”

实业救国

民生初创时,川江上轮船的竞争已经异常惨烈,并且,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黄金水道,其时,航行江上的主要是外籍轮船,尤其以英国的太古和怡和两洋行的船为多。

卢作孚1930年的江南、华北及东北考察之旅,对他触动极大,也引发了他进一步的思考。这影响了卢作孚对民生公司的决策,他提出要“化零为整,统一川江”。卢作孚把民生公司总部由合川迁往重庆市区,利用他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声望,四处募集资金,增加资本,“接收必须售卖的轮船,或合并可以合并于民生的公司”,这就是他说的化零为整。

1931年,民生公司合并了7家轮船公司,接收了11条轮船;1932年,又合并了4家轮船公司,接收了7条轮船,并收购一家英国轮船公司。也在这一年,民生的航线首次延伸至上海。此后两三年间,川江上的轮船公司多数并入了民生旗下。到1934年,民生公司不但控制了川江航线,在长江中下游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1932年,英国太古公司的千吨轮船万流号在长寿境内触礁沉没,打捞公司考察后发现,沉没河段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无法打捞。次年,卢作孚以5000元价格,从太古公司手里买过了价值60万两白银的万流轮的打捞权和所有权。

就在外界都以为卢作孚的5000元打了水漂时,经过卢作孚和工程师们反复研究,竟将这条沉没的轮船顺利打捞上岸。万流号打捞起来后,民生机器厂对它进行了大修,改造成一只航速更快的新船,命名为民权号——它象征着卢作孚一直在努力从外国人手里收回内河航运权。

北碚的辖区,被嘉陵江分割为东西两岸。东岸,山岭起伏,属于华蓥山脉。山峦之中,有一座小镇,名为天府镇。天府镇这个名字,源于天府煤矿;而天府煤矿的缔造者,也是卢作孚。

天府镇地处山区,地下储有丰富的煤炭。早在明末清初,当地人就开始开采。不过,到20世纪20年代初,虽有大小煤厂十几家,却都是土法开采,产量低,成本高,纠纷多。尤其重要的是,采出来的煤要运出去,非常困难。

1927年8月,由卢作孚发起,组建了北川铁路股份公司。修筑铁路的同时,卢作孚联合了五家较大的煤厂组建成天府公司。从此,原本肩挑背扛才能从山里运出的煤,得享火车运输之利。往来于十几公里铁路线上的火车,除了运煤,还有客运。当年留下的老照片上,简易的候车室里,摆放有多种报刊供候车旅客阅读;山路口,排队等着上车的旅客人头攒动。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机关、学校、企事业随之内迁,重庆市区人口由40万暴涨至100万。其时,煤是最主要能源。幸而,托天府煤矿海量的储量和先进的开采方式,以及卢作孚力主之下修建的北川铁路之福,抗战期间,来自天府矿区的煤,提供了陪都所需能源的三分之一以上。

几十年后,尘埃落定,当我们回过头去审视卢作孚一生的努力,就不难发现其伟大意义。比文物更为永远的,或许是人的精神与信念——在追怀者的喟叹中,在后来者的仰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