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杰出的战略规划

【纲】夏四月,诸侯罢兵就国。

【纲】汉以萧何为丞相,遣张良归韩。

【目】初,汉王以项羽负约,怒欲攻之。

萧何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王曰:“何也?”

何曰:“今众不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绌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王曰:“善。”乃就国,以何为丞相。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汉王之国。张良送至褒中,王遣良归韩;良因说王烧绝所过栈道,以备盗兵,且示羽无东意。

——《纲鉴易知录》

公元前206年4月,18个诸侯各就各位,回各自封地,汉王刘邦任命萧何为丞相,并送张良回韩国。

刘邦当时是坦然接受这一分配方案的吗?

这正是刘邦的优势,识人用人,知人善任,该信任的时候毫无保留。刘邦之所以能悄无声息地重返三秦之地,并最终能在关中立足,打下据点与楚霸王展开拉锯战,这完全是受益于全盘采纳了萧何的在进入蜀地之前的战略规划。

在此后的楚汉争雄战争过程中,刘邦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打成了光杆司令,萧何正是仰仗着蜀地绵绵不绝的补给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刘邦输送着兵员与粮草辎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大汉建国论功行赏之际,刘邦才毫不犹豫地、力排众议地将萧何的功劳排在了第一。

由此可见,战略人才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战术执行层面的人才。当然,那种可以高瞻远瞩制定战略纲要的人,也都是百年一遇的大才。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萧何不仅具备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能力,而且还有着高超的战术组织执行能力,在楚汉争雄阶段,刘邦每打下一片土地,萧何就能消化一片土地。

此外,在家族发展方面,萧何也有着他高瞻远瞩的一套,所以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大汉帝国历代帝王,动不动就把萧何的后人找出来重新封为酂侯,直到汉宣帝时代,刘询还在满世界地寻找萧何后裔,找出来后立即就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