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无论多出名,都得有一份正经工作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最近,石悦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据说,曾经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排行前十的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更不爱和人打交道,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和写作。

至于为什么要保留公务员身份?

2009年,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石悦说:“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你出多大名也好,无论你怎么样都好,出多大风头都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白天处理公务,晚上翻开历史长河

1979年出生的石悦在体制内的升迁一帆风顺,就像坐上了火箭:

2000年7月开始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

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3年4月,任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副处级);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挂职担任副县长;

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8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2021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2021年7月15日,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短短20年,横跨5个省,上至中央部委,下至挂职副县长,石悦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石悦出生在湖北省一个普通家庭

5岁时,石悦跟父亲一起逛书店,他看上了一套《上下五千年》。在机缘之下,石悦开始了自己的历史钻研之路。石悦中小学时期把《上下五千年》阅读了12遍。进入大学之后,石悦通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通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读书,他的回答是:“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在入党的同一年,即2006年起,石悦开始用笔名“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发表作品《明朝那些事儿》。

石悦自己也没想到,每天业余时间写的两千字,竟然吸引了许多人每天蹲守更新。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明史》等正史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探寻晚明三大着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它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300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石悦火了——当时,央视是这样描述石悦的:“他白天在国家机关处理公务,晚上回到家里开始翻开历史的长河。”

石悦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花费4——6个小时来写作,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倒头就睡。有时沉不下心,石悦就会选择用洗澡来让自己平静,最多一天晚上要洗6次澡。

写作过程中,石悦这样剖析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心中默默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当年明月坚持写作,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会放弃。”

关于“心灵历史”的争议

巨大的流量带来了巨大的争议。石悦一举成名,对于他和他的作品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

明史专家毛佩琦说:“当年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也是当年明月的粉丝:“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很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他有他的角度。”

反方观点也很尖锐:他们认为《明朝那些事儿》不是严谨史学着作,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得很主观。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不能当作史实去看。他开创的“心灵历史”,写法很low。

豆瓣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公务员写史,眼光到底还是公务员那一套。”

在石悦看来,这是一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