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的画家(2)

她争取来几个小时的画画时间,但管理员快下班时又来催她离开。此时,整个黑板已经被她画满了线条,她请管理员欣赏,但管理员看不懂,她解释说:“我画的是我世界里的好多东西,讲都讲不完。我把我的想象描绘了出来。”

说这些的时候,她很兴奋,但很快就又沮丧了。“你是第一个观众,也是最后一个。”她说完,把画擦掉,然后逃出了教室。

汪化对画画的痴迷还不止于此。暑假时,她可以一个月不出地下室,因为喜欢喝粥,每天就煮粥吃。甚至吃饭这件事对她来说有时都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她说:“生命太紧促了,不足以让我把所有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她几乎是伏在画卷上画画,累了就睡觉,醒了继续画,就好像她是为那张纸服务的。

三、

在食堂工作了两个月之后,汪化的画被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学生发在微博上。当晚,这条微博被转发3000多次,很多人都被汪化独特的线描画法震撼,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的食堂有个服务员,画得一手好画。

2012年10月,汪化被学生引荐给教油画的袁运生教授。袁教授看了她的画很激动,从下午4点一直欣赏到晚上8点。

他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独特的学生。“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能得来的。”

汪化感动得哭了,用手胡乱地在脸上擦着,嘴里一直说着:“谢谢,谢谢。”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热爱的画作,在一般人眼里是涂鸦,但竟得到了着名画家的肯定。更让她受宠若惊的是,在场的一位策展人提议,要给她办一场画展,但她连忙拒绝了。她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还没画出她心中理想的画,而且她不想过早地让自己的画与商业活动产生关联。

朋友很不理解她,觉得她是一根筋。争论了一番,朋友问她:“你快乐吗?”

她回答:“我痛苦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现实问题,快乐是因为我的内心能感受到真正的乐趣。我觉得我过得很好,真的找到了幸福,但是周围的人都觉得我过得惨不忍睹,怎么可能呢?”

比起经济条件的改善,汪化此时觉得自己更需要画画技法上的突破。她要超越自己,从而使得绘画在结构和思想上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画画似乎一直指引着汪化一步步向前。2014年年底,策展人刘亦嫄一眼就看出汪化画中的生命力。了解汪化的经历之后,刘亦嫄引荐她去了单向街书店。

那天,书店创始人许知远正巧在店里,他看了汪化的画之后非常震惊,说她的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描绘的是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世界”。于是,许知远邀请她到店里做“驻店画家”。

那时,汪化住的地下室即将被封闭,她考虑了一番后,答应许知远驻店作画。她在那里唯一的工作就是画画,薪资比在食堂时高出很多。

她每天坐在那里,就像一根柱子,一年四季,在同一个位置,面朝同一个方向,手里拿着一根笔芯,从上午10点一直画到深夜。画画时,几乎没有什么能干扰她。

在谋得更好发展的同时,汪化对自己仍有清楚的认知。她画画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把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一朵小小的花。

“能被别人看到已经特别幸运了,如果没有人看到也无关紧要,因为你已经在心里希望这世界更美。”汪化说。

四、

汪化只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她能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天堂”,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她生命最大的意义。

但袁运生教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劝导她,艺术家不应该放弃世俗生活

2015年年初,35岁的汪化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起初,她在舞台上的梦想是找一个男朋友,但当评委反复跟她确认“是否愿意将所有的时间让给家庭”时,她纠结地落了泪,最后还是选择了画画。

她坚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画好每一幅画。

她没办法说服自己去过完全没有绘画的生活。不过她已经同意在艺术展上展出几幅画,并将其作品收录到画册中。一家艺术馆更是以15万元的高价,收藏了其中一幅。

她开始认识新的朋友,参加深夜读书会。她对自己的画也更加有信心,“只要真情流露,哪怕不是很绚丽,也会让人有所触动”。

后来她办了很多展览,她的作品相继被中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的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她出名了,周围的人也想当然地认为她有钱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她将因画画而获得的大部分收入捐了出去,自己依然清贫。

汪化知道没有钱就没办法生存,但比起物欲上的满足,她更珍惜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说:“如果物质会影响到我的精神世界的话,我会拒绝,我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

因为画画,是她的全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