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招生“战役”

对于世界各地想奔赴美国大学求学的学子来说,美国大学本科的录取看起来十分严苛,也难以捉摸。“美国高考”SAT和ACT的成绩并不是录取的唯一依据,高考成绩加上高中的平均成绩也仅仅是入学的一个必要门槛,更重要的是申请人的各项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属于“软指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他们不会对外公布细则,这就让申请人感到十分困惑。

其实,学子们完全不必担心,虽然表面上标准很高,但如今的美国高等教育总体看是买方市场。算上社区大学(两年专科)的话,美国大学总共有5000多所。当然这些大学教学质量也有高低。一些着名的美国大学,处于金字塔顶尖,自然是一位难求。但大多数美国大学还得求着学生来上呢!

我在美国几所不同类型的大学从事教职十几年,年年都会参与招生,我就给大家讲讲美国大学在招生方面做出的各种努力。

从高中开始,不少重视教育、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参观全美国的大学,从衣食住行、学校设施等各方面来考察哪个学校适合自己。他们认为大学排名仅仅是参考,实际情况如何还要眼见为实。

学校为服务好这样的家庭,每年召开四五次全校统一的接待日活动,接待日一般在假期,方便家庭安排日程。所有的院系集中一起摆开摊位,学生和家长跟逛集市一样,和各院系教授攀谈、索取课程资料。如果这些日子来不了,家长和学生还可以在线预约其他时间来参观。届时,学校的在读学生和职员会领着他们逛专门设计的校园游览路线,准备一整天的活动,把宿舍食堂、专业教室设备、健身馆等全部秀一遍,力求把学校“种”进他们的心坎里。在有些大学(一般是普通大学),教授甚至系主任还会被招来接待这些极有可能入学的未来大学生们,为他们选择专业答疑解惑。这样的一对一待遇,名校一般只有博士生才能享受。

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招生监测系统,任何一个联系过本校的学生都会在其中生成一个档案,他们的联系情况,有专门的职员对接这些对本校表示了哪怕是一点点兴趣的学生,他们的互动也有详细记录:什么时候打了电话,说了什么,甚至给学生群发的邮件他们有没有打开阅读,等等。如果学生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的教授就会收到通知继续跟进。校领导经常查阅这些档案的综合统计数据,作为评价各个院系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作为系里的招生负责人,每个学期都要手写上百张明信片,寄给已经被学校录取的学生,向他们表达欢迎,增强黏度。因为他们如果收到其他大学的offer,也有可能不选择我校。

美国大学优异的教学质量和设施都是大笔投入堆出来的,学费肯定要很贵。名校的学费、杂费(包括课程材料费、体育费、健康保险等费用)和生活费动辄近5万美元一年,普通公立大学的学杂费虽然相对低得多,2万左右就能搞定,但四年读下来也是10万+。

为了吸引外地学生的关注,学校也想了不少办法,如许多普通大学现在都暂时取消了报名费(30——50美元不等)。外州学生因为不是本州的纳税人,一般要多交一倍的学杂费,外国学生就更贵了。于是许多州立大学向附近几个州的学生给予本州学费的优惠。别看我们印象中的美国年轻人很独立,其实有不少美国学生并不愿意离家太远去上大学。离家车程一两个小时的大学,对他们来说刚刚好,既可以开始独立的生活,又能随时回到父母身边蹭吃蹭喝。所以,这个学费优惠的招生政策十分对年轻人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