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

读小学时,八十多岁的邻居老爷爷给我讲了个故事,他说我们县城有座牡丹亭,亭内后花园的梅树下,曾经埋葬着一位十八岁的妙龄少女,后被一上京赶考的后生发现画像。有一天,后生追随画中人来到后花园梅树下,与美女约会。后生中状元回来,挖出了梅树下的少女,少女在后生的叫唤下神奇的复活了,并与之结为良缘。

那时的我对这个故事朦朦胧胧,只当老爷爷讲的是鬼故事。后来,我到县城读书,找家住县城的同班同学寒梅询问,寒梅告诉我,的确有这么个地方,就在西华山招待所内。于是,星期六下午寒梅便带我急匆匆找到西华山招待所,去寻觅牡丹亭。然而兴奋而去,败兴而回。在里面我俩什么也没看到,却被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误会我们两个高中生偷偷谈恋爱,被臭骂了一顿,说我“白日里说梦话,不好好读书,偷偷跑到这里谈什么情说什么爱”,训一番话后便叫我们离开。他们说者无意,我是听者有心。寒梅生活在县城,而我生活在山旮旯的农村,即使我有心,人家也不一定有意,毕竟那时城乡差别还很大,可以说,城市就是天,我们乡下就是地,天与地怎么可能结合在一起呢!

于是,我就把寒梅的容颜相貌和这“牡丹亭”故事锁在了心底。

随着自己人生路的不断变迁,从校园步入军营,再从军营回到贫穷落后的山旮旯里,我也陷入了迷茫。虽然如此,但我一直没放弃过阅读与写作。随着知识面的扩展,这时我才从书中得知所谓的“还魂记”“牡丹亭”,也才知道原来作者是汤显祖,也才了解到《牡丹亭》里的男女主人公原来是柳梦梅和杜丽娘。清楚这些后,1983年我以《牡丹亭》为主题思路,写了一篇对大余县经济发展的规划文章,文章中我提到了以“牡丹亭”为品牌,做活做细推动大余食品业、旅游业的发展等想法,我把文章投向了《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谁知一个月后稿件却被退了回来,编辑留言说:“牡丹亭只是传说,根本不存在,你这是子虚乌有。”看到退稿和留言,我的心已经全凉了。难道自己一直生活在梦中?

这次,我把“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再次锁在了心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这时,我想起了高中时的同学寒梅,想起她微笑中露出水晶般的牙齿,想起她夏天穿着海军蓝的裙子,想起她在西华山招待所被工作人员训话时脸上的红晕……我们毕业后再没有联系过,也许寒梅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即使我有情,人家也不一定有意,城乡差距相差太远,认知思维也不在一个频道,生活习性也很难相一致。所以,不一定能走在一起,如果是真走在一起,婚姻也不一定长久。久而久之,这事我想想也就烟消云散了,慢慢地,记忆也就变得朦胧、模糊了。

那会儿,我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柳梦梅一样,娶来鬼老婆,或许也是极好的。当时的娶亲文化里娶个老婆需要四五千块,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里娃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对于娶亲这件事情,很多小伙子也是望而却步。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姓的思维也在发生变化,而《牡丹亭》的故事与发展也有了新的色彩。

章江东去几千里,迎来腾飞又一春。2017年9月,大余县委、县政府真正挖掘出了《牡丹亭》的潜在文化价值,着力打造全球爱情旅游胜地“牡丹亭”,筑在东山之麓,章水之滨,魁星塔下。七夕节这天,这里见证了中外上百对佳偶。

2017年10月4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再次向全球展示了新筑牡丹亭的形象风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凭空是难以想象它的壮丽与辉煌的。这次的经验,让我如梦初醒,尘封已久的记忆悄然而至。是啊,这不是梦幻,我一直锁在心里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确实存在,牡丹亭也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而且,此刻,牡丹亭还有着世界旅游爱情圣地的美誉,锁在心里的梦已经向世人开放。

恍惚中,我来到魁星塔下,牡丹亭圣洁的百年梅树旁,在梅枝上已经捆上了许多象征爱情的红绳子。无论你爱有多深,情有多浓;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大洋彼岸;无论你官多大,多有钱;无论你是在城镇居住也好,还是深山百姓也罢,只要有情有爱,面对魁星塔、牡丹亭这些爱情圣地,大家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人。钨都牡丹亭平台搭上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红线,是有情人终将成眷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