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到文学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太重要了。端午节不靠屈原靠粽子,中秋节不靠嫦娥靠月饼,七月七不靠牛郎织女靠情人大餐,感恩节不靠《圣经》靠火鸡。中国有个寒食节很有意义,可是谁过寒食节?没有什么好吃的嘛!人民大众就像小孩子,要想受欢迎,你得带着冰糖葫芦。

先贤又说,你与其送他一条鱼,不如告诉他怎样钓鱼。也许我们可以补充,他有了鱼以后,你还得告诉他烹调的方法,他有了方法以后,你还得告诉他更好的方法。如果他学不会,你就做给他吃。

人生在世只要能做一样好吃的东西就可以不朽。麻婆豆腐,成都一位麻脸的女老板发明的,宋嫂鱼羹,黄河边上小吃店里一位宋太太发明的,两个人都不朽了。丁宫保不朽,恐怕要靠宫保鸡丁。台湾反对读《赤壁赋》,照样吃东坡肉,反对写毛笔字,照样吃伊府面。国民党治理台湾,所有的功过都会成为过去,只有一样,各省的好厨子都在台湾集中了,大大提升了台湾的烹饪技术;各省的好菜都集中了,大大满足了台湾人的口福,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远享用。这一项成就永远不会磨灭。

从前中国人把吃饭叫“糊口”,听起来心酸酸,“民以食为天”,也把饮食说得太难了。现在时代进步。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少缺点,大方向总是向前的,精致文化以前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大众化了。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个乐队演奏,以前只有国王贵族办得到,现在只要你愿意,有什么不可以?我们的餐桌上不管用什么样的盘子,牛排总是好的,烹调技术也许差一点,牛肉总是好的。

到了今天,有些格言也许可以改变一下,今天不是民以食为天,今天民以食为美,民以食为乐。今天吃饭不再是糊口,要爽口,要悦口。华北民间流行一个说法:“读了三国会做官,读了红楼会吃穿。”读《红耧梦》太麻烦,不如读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