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

我们不是第一个想了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思维方式的人。即使是孩童,也早已在心中把爱因斯坦的名字和“天才”这个概念画等号了。爱因斯坦也是无数科学家和思想家迫切希望研究的对象。有人甚至想“钻进”爱因斯坦的大脑,一探究竟。

不少科学家有幸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仅仅是那3份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便引起了轰动。第一份研究报告来自198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支团队,玛丽安·戴蒙德教授率领的这支团队研究了爱因斯坦大脑的4块方糖大小的切块。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皮层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和周围神经细胞数量的比值高于平均值。神经胶质细胞与更高级的思维过程有关,它们负责将神经纤维彼此分开,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供新陈代谢所需的丰富能量。这可能意味着,爱因斯坦的“神经细胞需要且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然而,在没有其他杰出科学家的大脑可供对照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不知道以上研究结果能否有力地解释为什么爱因斯坦具有高超的思维能力。此外,人们也不能确定,爱因斯坦的高智商是否源于这一特别之处。换言之,这或许是爱因斯坦长年累月地后天训练这一特定部位的结果。

发表于1996年的第二份研究报告宣称,爱因斯坦的大脑皮层比普通人的要纤薄,其神经细胞的密度也高于普通人的。发表于1999年的第三份研究报告是时至今日的最后一份,也是3份报告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报告。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教授桑德拉·维特尔森所领导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顶叶比一般人的要宽。而人们猜测,大脑的这部分区域可能主要负责数学和空间思维。此外,研究还发现,他的一条位于耳朵处的穿过下顶叶的脑沟——学名叫作“外侧裂”,比一般人的要短。研究人员相信,这可以带来额外的神经连接。

但是,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他的传记作品《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中所写,“即使通过搜遍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和脑沟回的方法,人们也是不可能理解他的想象力和直觉力的”。

在其他思想家和科学家的鼓励下,爱因斯坦也曾多次尝试去了解他自己的那个“思维机器”。他曾给自己的儿子做过一番生动形象的解释。儿子问道:“为什么您能变得如此着名?”爱因斯坦回答:“看,当一只失明的甲壳虫在一个球体上爬行的时候,它不会注意到自己已经爬过了一段弯曲的路径,然而我却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乍听上去有些令人迷惑,但这个简单的画面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爱因斯坦思维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