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赶鸭人

孟阿松今年六十多了,身子骨却依旧硬朗结实。他常年带着一条小黑狗,驾一条小木船,四处赶鸭为生。

这天,孟阿松来到一个叫周家桥的地面,刚把一百多只麻鸭从河里赶到岸上,就有人警告他:“本地有个叫周阿金的赶鸭人,专门阴损外地赶鸭的,劝你早点走。”

孟阿松笑笑,答道:“我不去招惹他,他干吗来阴损我?”

那个人见孟阿松不听劝,只能摇摇头离开了。

正是五月天气,孟阿松把鸭子赶到一块收割后的麦田里。田里刚灌了水,满田的小虫子在露出水面的田垄上爬的爬、跳的跳,还有许多麦穗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成了鸭子的好食料,吃了天天能生大鸭蛋。孟阿松忙完后,将系着破扇子的赶鸭竿插到田头,坐下掏出支烟,有滋有味地抽了起来。小黑狗伏在他脚旁,微微闭着眼睛晒太阳。

一支烟没抽完,平静时光被“哗啦啦”的骚动声打破。孟阿松急忙抬头,只见另一群麻鸭从田间小路飞奔过来,直扑眼前这块水田。刹那间,两群麻鸭混在一起,争抢田里的食料。鸭声“嘎嘎”,水花飞溅,哪里还分得清是谁的鸭?初出茅庐的赶鸭人要是看到这混乱场面,早吓得不知所措了,可孟阿松放了大半辈子的鸭,什么阵势没见过?他站起来,朝一个跑来的中年汉子笑笑,说:“你是周阿金老弟吧?我叫孟阿松,三十里外孟家村人,今天来到贵地赶鸭,若有冒犯,请多包涵!”说着,他递过去一支烟。

这个中年汉子正是周阿金,他把烟一挡,掏出自己的烟点上:“老家伙,周家桥地面,历来是我周阿金独家赶鸭,识相的赶快离开,不识相的别怪我不客气。”

孟阿松笑着回答:“这里食料多,想多赶几个日子呢。”

周阿金冷笑一声,警告他:“不走是吧?等会收鸭,你的鸭混进我的鸭群,我是不还的。”

孟阿松笑笑,答:“兄弟,我想它们不会混到一块去的。”

太阳快升到头顶了,这块水田里的食料被两群鸭子吃得差不多了,孟阿松和周阿金同时从田岸上站起来,挥起赶鸭竿,向各自的鸭子发出归群信号。

很快,混在一块的鸭子立刻在头鸭的带领下,扑着翅膀分成两群。孟阿松一五一十地数了一下自己的鸭子,足足少了十只!

周阿金得意扬扬地笑着。这些年来,他为了排斥外地赶鸭人,故意把自己的鸭子混到外地赶鸭人的鸭群里,趁乱使出阴招。外地人眼睁睁看着他把自己的鸭子赶走,又打不过人高马大的周阿金,只好忍气吞声离开。

孟阿松笑着说:“兄弟,俗话说,拍鸭不拍鸭脑勺,赶鸡不赶黄昏鸡。我的十只麻鸭被你拍昏,混进你的鸭群了。”

这句俗话的意思是:鸡到了黄昏眼睛看不见,不能再赶出去;而赶鸭,最忌的是拍鸭子的后脑勺,一拍就昏,认不清东南西北了。

刚才,周阿金挥动赶鸭竿,破扇子又准又狠,朝孟阿松鸭子的后脑勺猛拍,拍昏了脑袋的鸭子糊里糊涂跑进了他的鸭群。这阴招,哪瞒得过孟阿松的眼睛?

周阿金见自己的手段被拆穿,“哈哈”大笑,说:“既然你也懂得这招,给你半支烟工夫去找鸭子,找不出马上滚蛋。”

这时来了许多本地人,站在田岸上看热闹,都为孟阿松担忧。孟阿松毕竟年纪大了,手脚慢了,眼睛也花了,要他从周阿金的鸭群里,准确找出自己的鸭子,不要说半支烟工夫,半个时辰也找不出。

“我试试。”孟阿松不慌不忙,朝身边的小黑狗轻轻拍拍,在它耳边喊:“去,把鸭子找回来。”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小黑狗蹿进周阿金的鸭群,一叼一个准,不过三四分钟,就把十只鸭子全部叼回主人的鸭群。

看热闹的人拍起手来。原来,在孟阿松的精心训练下,小黑狗熟知主人鸭子的气味。混到别处的鸭子,自然都被叼了回来。不然,他常年在外面赶鸭,没有小黑狗帮衬,鸭子还不跑光?

在田岸上看热闹的哄笑声中,周阿金冷哼一声,朝孟阿松拱拱手,说:“我服输,明天见!”

周阿金气鼓鼓地离开后,好心人又劝孟阿松,趁早到别的地方赶鸭去吧!

孟阿松笑笑,淡定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