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情

如果身边有人不时将老婆挂在嘴边,那说此人爱妻大抵不会错吧;如果一个诗人将“妻”的字眼屡屡镶嵌于他的诗行呢?而且还是一位古代诗人,那么由此断定诗人对妻子爱深情永恐怕也是妥妥的了。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杜甫。

读杜甫诗,“妻”的字眼频频刷目,如珠玉般闪烁出温柔旖旎的光芒,令人心有戚戚焉,一根爱情的琴弦被悄然拨动,铮然作响。这“妻”字多为“老妻”,老妻不就是老婆嘛。在唐诗中,如此高频率以妻入诗,除了老杜,还找不出第二个。

杜甫被称为“诗圣”,圣人嘛,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端正、不苟言笑的样子。对于杜甫具体的形象,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画家蒋兆和先生画的那幅画像,清癯瘦弱,沉郁儒雅,心事浩茫,视通广宇,忧国忧民。至于爱情,钱锺书称之为“闲人之忙事”,更应该像是“眸子炯然”“风流蕴藉”、浪漫又潇洒的李太白这类诗人的事。

一脸苦大仇深的杜甫,也有爱情?当然!虽然我们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出爱情金句,他也没有可上娱乐版头条的爱情故事,但那些散落在诗行里的“妻”字,如寒夜里的点点灯火,寻常,平淡,却照亮了生活,温暖了心灵。

杜甫妻子叫什么名字,史无记载,因其父为司农少卿杨怡,故称她为杨氏。杜甫娶杨氏那年大约是29岁,杨氏19岁。两家皆为官宦人家,算是门当户对。

杜甫祖父杜审言是初唐着名诗人,与苏东坡的老祖宗苏味道等合称“文章四友”,是近体诗奠基人之一,所以,杜甫给儿子生日赠诗时傲称“诗是吾家事”。

杜甫结婚前后那些年,家境还是可以的,故有条件达成诗与远方,“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先后两次跟着偶像大哥李白徜徉自然山水间,优哉游哉。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父亲去世,应试不第,仕途艰蹇,杜甫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往昔的“壮游”也变成“漂游”了,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颠沛流离,漂泊不定。在这种离乱颠踬的日子里,患难夫妻相依为命、不离不弃,感情愈发深厚笃实。

杨氏长什么样?我们连杜甫的相貌都无从得知,只是从他晚年的诗中几次见其自述“老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发白且稀,李白曾诗言之“太瘦”,那杨氏的样貌更得从诗中猜度了。《月夜》里有一个名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是直接写妻子的。安史之乱后,杜甫被叛军俘获,困居长安,妻子和孩子寄居鄜州。这首诗写杜甫怀念妻儿,却反向写妻儿怀念自己。

这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形象:月夜闺中,女人一个人呆呆地举头望月,思念远在长安的丈夫。时间长了,带着脂粉香味的雾气打湿了头发,月亮的清辉映照下玉一样洁白温润的胳臂有了凉意。有人说,哈,老杜这诗很香艳啊。的确,很美!这里虽然没有写妻子的眉眼,但从这个满含喜爱欣赏意味的画面中,可以断定,杨氏是个美丽的女子,即使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首诗写于756年,杨氏三十出头,正是女人灼灼其华时。

老杜另一首诗《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谓《月夜》姊妹篇,“一百五日”指寒食节,杜甫不说节日,而是用时日代替,足见思念妻子至深,一日一日是掰着手指头过来的。诗中有一句“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想像,即想念,嚬,即颦,皱眉的样子。红蕊和青蛾,两个意象间接描绘了妻子之美。由此,可以说,杨氏出身富贵,相貌昳丽,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淑女。老杜说,有妻如斯,叫我如何不爱她?

然而,杜甫一生蹭蹬,命乖运蹇,几乎就没有顺心风光的时候,杨氏跟着丈夫只有受累吃苦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