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摆

郭公子是个乞丐。我们这里有句歇后语:乞丐挎桌子——穷摆。郭公子讨饭时就“穷摆”。不过郭公子并不挎桌子,也不把讨要来的饭菜“摆”在桌子上吃。而是摆在一块白布单子上吃。那白布单子就是他的“饭桌”。

郭公子清瘦,穿戴和普通乞丐没什么差别,也是衣衫褴褛,不过却洗得干干净净。他的脸蛋儿泛着很健康的光泽。人们都说这是因为郭公子经常能讨到好吃食,并不缺乏营养的缘故。

郭公子之所以能讨要到好的吃食,原因之一是他祖上积德。郭家是涞阳大户,郭公子的爹外号“郭半城”,乐善好施。郭公子是独子,从小娇生惯养,吃喝嫖赌皆拿手。爹娘被他活活气死了,留下了偌大家业,本能受用一生,但他却赌得出了格,最后竟输掉了整个家业。后来又因借高利贷被债主打断了一条腿,最终沦落到乞讨的地步。涞阳城受过他家恩惠的人,怀着报恩之心,遇郭公子讨要,施舍起来就很大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郭公子讨要得很讲究。

郭公子专挑富户讨,到吃饭的点儿,那家大门便被很有节奏的声音轻叩:“嗒——嗒嗒”一长两短,主人若听不到,门不开,依旧是“嗒——嗒嗒”,不急不慌,夹有一句:“叔叔大爷,大娘大婶,行个方便。”主人听到,会隔着窗户答一句“郭公子来喽——”,随后便用一空碗,把各种饭菜夹进去一些,端出来,脸上笑呵呵的,屁股后边往往跟着自家的孩子,急不可耐地往门口跑。

到了门口,郭公子见了主人,忙躬身施礼,却不急着接碗,而是先把肩上的背包放下来。背包是蓝粗布做成的,有补丁,却洗得“潲白”。他先是从包里掏出一块两尺见方的白布,很费力地蹲下来(因为腿有残疾),噘起嘴巴小心翼翼地“噗噗”吹吹主人家的台阶。吹的劲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让那些浮土朝两边荡,却并不“腾”起来污了脸面。然后把白布啪啪抖两下,正反面看上两眼,若有污点,用手指轻轻弹去,这才把它平展展铺在台阶上。这时候,郭公子重又站直身子,主人的碗也正好递过来,郭公子便再欠身一礼,把碗放在白布一角,扭头从包里掏出一摞瓷碗和一双筷子。碗都豁牙露齿了,却也洗得干净。碗共四只,正好在白布单子上排列成正方形。郭公子把主人施舍的饭菜分门别类地夹到自己碗中,青菜一碗,肉一碗,豆腐一碗(当然也只是一碗底),米饭或馒头一碗。若主人施舍的种类不够四样,他便把空碗装回书包,免得伤主人面子。这时候主家往往觉得不好意思,下次再见到郭公子,饭菜自然就丰盛些。主人自始至终脸上挂笑看他“摆列”。郭公子席地而坐,开始吃饭。他把筷子拿起来,对着阳光照照,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然后把两支筷子互相敲击一下,再甩一下,开始夹菜夹饭,一小口一小口津津有味地吃,吃得很优雅。孩子们早已兴奋不已,围着他坐下,小手扶着他大腿,眼光随着郭公子的筷子游走,慢慢地流着口水。饭毕,不管饱不饱,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会很响地打个饱嗝儿,然后从兜里摸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白布手帕,打开,里面躺着一根牙签,两根手指捏起来开始剔牙。这时主人会问一句:“公子,吃好了?”郭公子忙起身,说:“饱饱的了,叨扰大叔了。”说着就开始收拾碗筷。把碗摞起来,背上挎包,端着碗筷,一瘸一拐地找有水的地方洗刷碗筷去了。

人们说:“这是落道不落价。”

可以说,那时候在我们涞阳这个小城,郭公子的“穷摆”成了百看不厌的一个节目,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欢乐。若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就特别盼着郭公子来讨饭。若来,主客一同欣赏郭公子的“穷摆”,不亚于给客人请来一台大戏,直叫人看得眼珠子落地。

忽然有一段日子,人们不再见郭公子来讨饭了。直到有一天,人们看见了衣衫光鲜、出入坐漂亮马车的郭公子时,才知道郭公子已经不再是乞丐,人家时来运转了。

原来,郭公子的爹知道儿子不可救药,临死时给自己的一位生死之交留下一张巨额银票,交代等儿子败家吃尽苦头后,再把钱给他。那位朋友觉得郭公子讨了几年饭了,也该有教训了,便把银票给了他。郭公子望着银票流了好半天的泪,用这些银子赎回了老宅和部分店铺,重又过起了富家子弟的生活。郭公子为了报恩,给他常讨要的人家每家打制了一盏小银碗。因为知道乞丐之苦,郭公子对乞丐很是关照,每月三次在自家门口施粥。

一日,又到施粥的日子,郭家大门前聚集了几十名乞丐。这时,郭公子走出大门,对众乞丐说:“落道不落价,郭某做乞丐的时候,之所以能讨要到丰盛的食物,是我讨得聪明,讨出了艺术。人们把我的‘穷摆’当成了稀罕玩意儿。”说罢望望众乞丐,上了马车。

下次施粥的时候,郭公子又来看乞丐,几名乞丐一见他,扑啦啦从怀里掏出了各种颜色的布单子。郭公子呵呵笑了,说:“很好,不过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大家若学我,不如都散到别处去,兴许能讨出个好日子。”

乞丐们受到启发,就走出了涞阳,跑到别的州县讨饭了。

没多久,民国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因为涞阳少了乞丐,卫生状况就好了许多,涞阳县受到了褒奖。人们说:“这是郭公子的功劳。”

据说,因为涞阳的乞丐们会“穷摆”,少有饿死者,且大部分长寿。

也是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