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传奇(4)

日子又过去好些年,其间,吴仁心和吴仁义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经商;吴仁狄组织了一帮民间艺人,成立了海河县木偶剧团。虽然剧团常有演出,但经营并不容易,由于经费紧张,一度面临解散,吴仁狄只得硬着头皮去找两位兄长帮忙。大哥吴仁心是做外贸生意的,几年工夫就在县城买下了一栋小楼;二哥吴仁义则在县城开了一家家具厂,生意做得也是有声有色。

按理说,两个哥哥多少都有点经济实力,但面对三弟的求助,他俩互相推脱不算,还丢出一连串的冷嘲热讽。大哥说:“分家时可说得清清楚楚,你就要几只破木偶。我以为你能扛起振兴木偶戏的大旗呢!跟你说,要钱我没有,问你二哥要去!”二哥连忙说:“不用多说了,没钱!现在谁还买票看你那玩意儿?”

就在吴仁狄走投无路时,好消息来了——县里响应“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号召,每年要分给木偶剧团500场演出。这么一来,剧团再也不用愁资金的问题了。

那年春天,海河县开始兴建文化艺术宫,地址选在县城郊区的一片空地上。开工仪式过后,施工队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了。

与此同时,文化馆里正开着申遗碰头会,吴仁狄作为吴氏木偶传承人列席会议。这天,吴仁心和吴仁义气势汹汹地闯进会场,大喊大叫。只听吴仁心说:“我是吴氏木偶的老大,传承人应该是我!”

负责主持会议的馆长问:“你不是早就不干木偶戏这行了吗?”

吴仁心说:“谁说的?我可一直没放下这门手艺。”

“我也还每天练功呢!”一旁的吴仁义跟着附和。

有专家建议道:“那好,你们把自己的木偶拿来,都比画比画,咱们看看到底谁的技术高!要当传承人,手艺总要过硬啊!”

“好!”吴仁心暗喜,他早听到风声,木偶戏要申遗。以他的精明,知道成为非遗传承人后,少不了各种资金赞助,说不定对自己的生意也有好处。于是他在网上买了几套木偶,今天是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吴仁义也不甘示弱地从包里掏出一套崭新的木偶,一边拆包装,一边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吴仁狄见两位哥哥如此这般,默默地走到一边,把这次参会带来的黑木箱抱出来,说:“大哥,二哥,这是咱家的传家宝,你们当时不要,我要了。如果你们能把木偶传承下去,我可以把传承人的身份让给你们,咱家这箱宝贝也请好生保管。”

吴仁心不屑道:“你终于发现那破箱子拿着没用,想推给我了?”

吴仁狄没回话,他低头打开那个黑木箱,小心地拆开里面裹着的一层又一层的布……直到三只木偶在众人眼前亮了相——形象逼真,做工考究,只是因为时间太久,已明显老旧。吴仁义探头一看,冷笑道:“啥玩意儿?唐僧、猪八戒、沙和尚,连个孙悟空都没凑齐,你愣说是咱家传家宝?想丢人可别带上我!”

正说着,文物组的小张突然跑了进来。他手里抱着一个包裹,气喘吁吁地说:“馆长,上午艺术宫施工现场打来电话,说在工地挖出一口棺材,怕是文物,让我们去勘验。我们开棺后发现,逝者穿着清朝服饰,怀里紧紧抱着这个……”

馆长赶紧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只木偶。木偶的脸和身体都有些烂了,身上的衣服也褪了色,但众人一眼就认出来,那是孙悟空!众人议论纷纷时,吴仁狄整个人已微微颤抖,眼泪顿时涌出来,他喃喃道:“是真的!师徒四人,终于团聚了!”

吴仁心吃惊地问:“你说啥,这和咱家那三只木偶是一套的?”

吴仁狄激动地说:“大哥,如果老一辈们没说错,那棺材里躺着的人该是咱家老祖宗吴有福呀!”

馆长听了也很激动,他捧着木偶小心察看,突然发现木偶腹部还刻了字,一细瞧,是个“忠”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吴氏木偶乾隆年制”。馆长赶紧翻看另外三只木偶,都写有“吴氏木偶乾隆年制”的字样。此外,猪八戒身上刻了“孝”字,唐僧身上是“仁”字,沙僧身上则是“义”字!

吴仁心和吴仁义两兄弟哑口无言了。还有什么好说?哪有传承人连自家祖传的宝贝都不认得的?吴仁狄说:“大哥,二哥,咱还比画吗?我把木偶举过头顶可以坚持两个小时,你们还能坚持三分钟吗?”

吴仁心和吴仁义同时红了脸。馆长看着他们,说:“传承民族文化不是靠心血来潮,要下功夫!在我看来,你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是手艺人的骨气和不忘初心!”

后来,吴仁狄决定把“唐僧师徒”整套木偶珍藏在新建的艺术宫里。他也在专人的安排下,领回了吴有福的遗体,并妥善安葬了。

大约半年后的一天,吴仁狄接到电话,省里批准了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挂了电话,他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笑着转头,对后台一群年轻演员说道:“手里的木偶都检查妥当,准备上台,好戏开场喽!”